當前位置:中國廣告人網站>創(chuàng)意策劃>策劃實戰(zhàn)>詳細內容
“樂百氏”與“娃哈哈”水廣告策略
作者:佚名 時間:2001-9-3 字體:[大] [中] [小]
-
90年代中期以來,全國瓶裝水市場激烈競爭,在廣告戰(zhàn)烽煙四起的氛圍中,浙江“娃哈哈”礦泉水與“樂百氏”純凈水先后脫穎而出,成為全國性的著名飲品品牌。
一般認為,瓶裝水屬廣告導向類的商品,其廣告策略的選擇是奪取市場最關鍵的一步。
娃哈哈與樂百氏兩個良性競爭對手,在廣告策略的選擇上,各有韻致,各領風騷,給人諸多啟迪。
娃哈哈廣告,主打年輕人這一目標市場。年輕人是瓶裝水的大量飲用者,鎖定這一目標,就意味著鎖定了大片市場。1996年,其廣告《我的眼里只有你篇》運用VALS創(chuàng)意模式,根據年輕人的價值和生活形態(tài),進行感性訴求,表現(xiàn)頗有力度。
《我的眼里只有你篇》以歌星景崗山為廣告代言人。他與廣州廣告名模曾小姐一同演繹青春、前衛(wèi)、愛情、熱情,廣告歌《我的眼里只有你》,引得眾多迷哥迷姐跟著唱,而且眾歌迷愛屋及烏,跟著幫襯娃哈哈水。
娃哈哈在又多又雜的水品牌中,以清晰的策略,煽情的表現(xiàn),出眾的制作,脫穎而出,且后來居上,確實不易。而樂百氏又在娃哈哈有先行之利的情況下,于1997年7月推出樂百氏純凈水,且在當年即獲得2億元左右的銷售額,其難度就更可想而知。樂百氏純凈水的致勝之道,最關鍵的一步,在于其競爭性的廣告策略選擇得當。
瓶裝水市場,是個高度同質化的市場,廣告還能說什么呢?這時,廣告大師奧格威的形象策略棗與其說產品怎么樣,還不如形容產品是什么,便成了金科玉律。于是,水廣告一片“至清至純”,或吆喝,或溫馨,或抒情,萬變不離其宗。不僅商品同質,連廣告也同質了。
樂百氏公司可謂只眼獨具,在了解水市場的同質化之外,還洞察到另一個觸目驚心的同質現(xiàn)象棗劣質產品充斥市場。有些不法之徒,竟然將鄉(xiāng)間池塘里的水不作任何處理就裝瓶上市。眾多丑惡現(xiàn)象經媒介頻頻曝光之后,消費者對瓶裝水的質量疑慮重重。這個時候,對消費者來說,水的品質是最為重要的。隨著消費者的成熟,對水的品質要求越來越高,而且舍得為品質高的水多花一點錢。樂百氏敏銳地抓住這一點,在廣告里大張旗鼓地“說品質”。
樂百氏不惜重金,選擇一家著名的國際性廣告公司為其制作廣告。廣告以“27層的凈化”作為品質訴求,出色的廣告表現(xiàn)使“品質保證”看得見、記得住,實現(xiàn)了“心目中的品質”的理想傳播,從而在消費者心中造成了強烈的品牌差異,占據了突出的定位點。
樂百氏的廣告策略是理性的,表現(xiàn)也是理性的。在藍幽幽的背景上,一滴晶瑩的水珠被一層層地凈化。每到一層,都有紫光一閃,給人“又被凈化一次”的聯(lián)想。經過27層的凈化,樂百氏純凈水才“千呼萬喚始出來”。盡管表現(xiàn)硬梆梆,一點不溫情,一點不幽默,也許是中國人喜歡“硬道理”吧,北京調查卻顯示,這條廣告片大得消費者好評。的確,這條廣告片體現(xiàn)出營銷傳播的“硬道理”:說消費者最關心的問題。廣告表現(xiàn)緊扣廣告策略,給“品質”作與眾不同的演繹。結果,造成了鮮明的傳播差異。
更為重要的是,樂百氏不僅在短短數月之內便割得2億元的市場份額,而且,它的價格也略高于競爭對手。
無獨有偶,香港水市場的廣告亦呈類似狀況。維他和屈臣氏是香港最著名的兩個水品牌,前者的廣告走感性路線,后者則走理性路線,而后者的價格也高于前者。
維他的廣告,以香港一年一度的攀樓比賽為背景,讓香港攀山冠軍湛易佳為廣告代言人。當湛易佳奮力攀登香港最高的中銀大廈時,一個特寫:他暢飲維他水。很顯然,維他以運動、活力、勇于攀登為比附。該廣告突現(xiàn)了維他“堅毅不拔,全力向上”的定位,獲得了很好的效果,其策略與娃哈哈相類似。
屈臣氏則一貫以嚴把質量關為廣告訴求,其中以《紅綠燈篇》最為著名。該篇有兩條廣告,1997年的廣告片情節(jié)是:裝瓶者走神,瓶中多裝了一滴水,于是紅燈驟亮,警報聲大作;1998年的新片情節(jié)是:一位漂亮小姐從車間外走過,引得剛走出屈臣氏水車間的男士不經意地“瞟”了她一眼,于是紅燈驟亮,意謂“稍有分心都不行”。兩條廣告片以幽默方式表現(xiàn)水的品質,傳達出屈臣氏水“至清至純,十全十美”的核心訴求,以理性長駐消費者心中。
對水的品質的日益關心,是全球性的消費趨勢。誰抓住了這個趨勢,占住品質的定位,誰就是贏家,否則就可能被淘汰。如,法國的一個國際著名品牌礦泉水,當媒介披露其含有致癌物質時,便一落千丈,一蹶不振。
筆者對樂百氏和屈臣氏的理性廣告訴求多有贊揚,但不是對理性訴求與感性訴求作誰優(yōu)誰劣的比較,而是強調廣告策略的選擇必須審時度勢,傾聽消費者的心聲,尤其是在競爭激烈的時候,更應如此。不僅水廣告應如此,所有商品廣告都應如此。
美國西北大學教授D·舒爾茨,在《整合營銷傳播》一書中,用了整整一章的篇幅來闡述當今市場的營銷傳播處在“策略至上”的時代。當傳播策略正確時,依據策略擬定的整合信息,就如同與消費者進行一對一的溝通,因而更能打動消費者。當然,策略至上并不意味著創(chuàng)意表現(xiàn)不重要,而是強調杰出的創(chuàng)意在于以一種消費者樂于認同的特質去和他們溝通。
令人高興的是,在1997年的廣告評獎中,樂百氏的《27層凈化篇》獲得多個獎項,這是一種進步。因為,廣告效果的大小,不在乎你想說什么,而在乎受眾想聽什么。廣告人應有實事求是之心,無嘩眾取寵之意,把耳朵貼在市場的大地上傾聽,才能聽清受眾的心的律動。心心相印,則意味著成功。(盧泰宏 李世。